2021-05-12 20:51:00

2021年5月7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大湾区跨境治理研学创新党支部、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系教工党支部卫生法学课题组联合举办的“守正创新”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跨校公共治理研究论文工作坊第三次系列活动,于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图书馆研讨室(五)、中山大学北校园卫生管理学系三楼会议室两地顺利开展。

1.jpg

本次活动嘉宾云集,氛围热烈。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胡汝为副教授、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汝青副教授、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晓洋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刘劲宇高级实验师、于刚强博士、鄢波博士,以及中山大学法学院丁婧文博士后、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郭佩文出席了活动。

本次活动由华南师范大学大湾区跨境治理研学创新党支部副书记颜海娜教授主持,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60多名师生参与,活动氛围十分融洽。

 

2.jpg

 

主题分享

4.png

 

对陈韵齐同学的分享,鄢波老师首先肯定了论文的完成度、行文规范以及写作结构,同时,他也指出了陈韵齐同学分享的论文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从研究设计方面来看,陈韵齐同学使用了求同法,但文中的两个案例涉及的三个动员因素(资金补贴、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比较相同,不太满足求同法“总体差异关键一致”的理论前提。因此,鄢波老师建议使用求异法,指出使用求异法更普遍一些,操作起来也更容易。二是从理论框架方面来看,鄢波老师认为文中把资源动员理论和框架动员理论结合起来了,但是这两种理论的前提假设不一样,有冲突性,整合在一起会存在理论自洽性的问题,而且理论涵盖的内容广解释力会削弱,因此他建议把符号动员部分去掉。

 

5.png

 

刘劲宇老师在肯定陈韵齐同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需要考虑从人口普查的工作的特殊性出发,进一步思考通过人口普查的工作经验能够构建怎样的资源模式?将来如何把这种模式推广出去?这样可以提升案例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二是他指出陈韵齐同学论文中的案例不是很规范,没有体现冲突性,如果按照罗伯特·K·殷对于“案例”的界定,陈韵齐同学的论文中并没有体现逐项复制和差别复制的原则,因此建议她能够进一步修改案例。

 

6.png

 

刘汝青老师肯定了陈韵齐同学分享的论文的完整性、逻辑性,同时她也提出了以下三个建议:一是文章中提到的动员策略在两个社区中是有效的,那在其他社区是否也适用?因此刘老师建议补充文中提出的三个策略有效性推广的论证。二是文中没有提及行政资源,但是人口普查本身是动用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开展的,因此需要适当的补充一下。三是理论框架用的是资源动员理论,但是后面的分析部分没有按照既定框架展开论述,因此建议能够统一论述逻辑。

 

主题分享

7.png

 

第二位进行分享的是来自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本科生吴剑霞同学,她做了题为《执法悬浮:城市综合行政执法下沉街道的困境与影响因素——以H街为例》的论文分享。

基于国家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战略背景,吴剑霞同学梳理了“公共服务下沉”“综合行政执法”等相关文献,搭建了“资源—能力—结构”的分析框架,研究了H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现状,发现在现实的执法改革过程中存在“执法悬浮”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责任推诿、执法乏力、回应力弱。针对“执法悬浮”的现实问题,吴剑霞同学结合分析框架,分别从资源维度、能力维度和结构维度进行了解释,在资源维度方面主要是因为编制资源紧缺、财力资源不足、人力资源不足,在能力维度方面主要是因为职权配置不清、机构关系不顺、人力能力不足,在结构维度方面主要是因为层级关系不顺和基层组织排斥。

 

老师点评

8.png

 

颜海娜老师首先肯定了吴剑霞同学在这篇论文写作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同时也提出了以下两个修改意见:一是核心概念的界定,颜老师指出文中使用了“悬浮”这个词,但没有阐明“悬浮”代表的是什么状态,因此需要进一步说明。二是文中所搭建的分析框架选取的三个维度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具体阐述的时候,资源会影响到能力,资源和结构之间也是有关系的,因此建议进一步明晰分析框架的维度。

 

9.png

胡汝为老师也肯定了吴剑霞同学在论文写作中做了很多工作,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一是政策法律文本梳理的问题。综合行政执法是法定权限,但是文中并没有梳理法定权限。比如十九届五中全会也讲到综合执法,因此文章应当对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进程、依据、执法内容的演变做一个系统的背景梳理。二是我国的《行政处罚法》已于20211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求,新行政处罚法首次规定“综合行政执法”,在原第十六条基础上增加一款,作为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农业等领域推行建立综合行政执法制度,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但是文章里并没有更新,也没有做法律法规的梳理,因此文章应当进一步思考行政执法权限的渊源是什么,存在什么问题,其次再论述行政执法下沉了哪些职能、内容和执法形式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哪些因素会影响下沉的改革等问题。三是论文的理论意义部分缺乏理论支撑,显示不出理论意义,缺乏理论解释度。四是文章没有将访谈内容放到分析框架中进行分析。最后是研究思路方面,胡老师认为研究思路是文章的框架介绍而不是文章的内容介绍,应该是根据什么研究问题,提出什么研究假设,这个研究假设通过什么案例与理论结合的剖析得到了验证,但是文章并没有体现这种逻辑。

10.png

 

对于吴剑霞同学分享的论文,刘劲宇老师认为技术性比较强,研究设计、研究方法、呈现的训练比较完善,但是从内容来看,行政执法改革似乎有做不下去的感觉,而从现实情况来看,行政执法改革还是在推进。同时文章里面没有拿出很具体的案例做详实的分析,只是依靠访谈资料,因此解释力比较弱,刘老师认为不能把访谈对象对综合执法改革的抱怨当做一个现实的问题去处理,因此他建议案例要聚焦,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佐证文章的观点。

 

11.png

 

于刚强老师认为吴剑霞同学的论文下了很多功夫,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导论部分,应当把概念界定清晰,界定“悬浮”是什么。其次是研究问题部分,三个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需要提出文章的核心研究问题,然后文献综述聚焦于核心问题,搭建文章的分析框架。同时在理论基础方面,于老师认为“执法悬浮”应该是一种现象而不是一种理论,尽管后面提出了“资源—能力—结构”的分析框架,但是还应当借鉴一些理论将三个维度串联起来。此外在章节分布方面,于老师认为前四章逻辑很顺,但是567章占的比重过大,导致文章的总体结构看起来不是很均衡,因此建议精简部分内容。最后在研究结论部分,于老师认为是否应当提出对策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是他还是建议吴剑霞同学能够简单提出一些对策。

 

主题分享

12.png

 

第三位进行分享的是来自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本科生杨慧,她做了题为《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验与血糖控制效果的关联》的论文分享。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发病率飙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和因糖尿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在此背景下,我国正试图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提升慢性病健康管理质量,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从而减缓这类重点管理人群的发病率的增长及降低死亡率。因此杨慧同学从综合性、可及性、连续性和协调性四个方面梳理了相关研究,发现当下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此她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患者数据、运用PCAT量表评估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验、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验与血糖控制效果之间的关联,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验与血糖控制效果之间存在正向的显著关系。最后杨慧同学也从首诊维度、连续性维度、协调性维度、综合性维度,以及家庭、社区、文化的三个衍生维度展开了讨论,同时也指出了论文存在的一些不足,包括检验因果关联的能力比较差、仅使用PCAT量表单种评估工具的局限性,以及测量指标的片面性。

 

老师点评

13.png

 

刘晓洋老师首先肯定了杨慧同学这篇论文的规范性,然后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文章使用了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但是文章里面介绍的不是很细致,因此建议能够补充说明。二是抽样的区都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都是老城区、卫生设施可及性方面都比较齐全等等,因此会存在样本代表性问题,所以他建议杨慧同学需要考虑其他一些区的情况,比如增城或者从化,这些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设施的可及性就没这么高,以此来保障研究样本的多样性。三是刘老师从自身经验出发,认为控制糖尿病更多是家庭个人行为,社区卫生服务体验是否真的能影响糖尿病控制效果需要有对照组分析。最后刘老师也指出了文章里面一些引用格式不当的问题,希望杨慧同学能够加以修改。

 

14.png

 

刘汝青老师认为杨慧同学的文章需要交代所使用的量表和其他评估工具的不同,特点在哪里,为什么要用这个量表,这些内容应当在文章方法部分强调出来而不是不足。此外,针对样本代表性问题,刘老师建议杨慧同学能够把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列个表,把基本信息放到表里面,以此体现各个区的年龄构成以及职业构成都是有差别的。

 

15.png

 

胡汝为老师认为杨慧同学的论文没有将家庭维度和社区维度在结论当中鲜明的讲出来,例如阐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了什么服务,以此说明综合性医院在这两个维度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不同。同时胡老师也认为,文章还需要进一步补充一些证据,证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优势,比如避免大病小病都往综合性医院跑、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等等。最后针对杨慧同学论文结尾部分认为使用PCAT单一量表评估的不足,胡老师认为这并不是不足,反而是一种特色,虽然PCAT量表评估的侧重点不同,但是PCAT量表是受到国际公认的,因此建议杨慧同学不要将“仅使用PCAT量表”作为文章的不足之处。

主题分享

16.png

 

第四位进行分享的是来自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本科生朱雪萌同学,她做了题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价值与原则在地方立法中的应用研究》的论文分享。

立足于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制体系的实际情况,朱雪萌同学通过制度回溯介绍了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梳理了“公共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行政法、卫生法及公共卫生法”“法的价值”“法的原则”等相关文献及概念,发现当前研究存在研究视角单一、价值与原则相混淆、少有关注地方立法等不足。基于此,朱雪萌同学使用文献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总结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应秉持的价值和原则,价值主要包括“生命至上”“公平正义”“群体视角”“预防导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唯一健康(one health)”等方面,原则主要包括“权利保障原则”“依法行政原则”“比例原则”“效能原则”等方面,具体到公共卫生领域,还应当包括“公开透明原则”“风险预防原则”“科学询证原则”以及“全周期管理原则”。最后,周雪萌同学还研究了这些价值原则在地方立法中的具体应用,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老师点评

 

17.png

颜海娜老师首先肯定了朱雪萌同学的工作,认为这篇论文的工作量很大,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做法条的梳理,但是颜老师也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一是论文需要做减法。颜老师建议这篇文章能够精简前面部分的内容,将最后一部分作为重点展开论述,立法体现的价值原则哪些是不够的?这些价值和原则在地方立法中是如何体现的?颜老师认为能把一个价值原则在地方立法中的运用讲清楚就很不错了,内容太多反而收不住,无法聚焦。二是研究方法上提到了文献分析法以及内容分析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在文章中的体现并不明显,因此建议补充说明。三是文献综述部分讨论了太多相关概念,有些杂糅,可以尝试聚焦相关研究。同时文献综述部分提到了“现有研究视角比较单一”,因此文章应当呈现研究视角多元的特征。

 

18.png

 

刘晓洋老师对朱雪萌同学的文献阅读能力和梳理能力表示了肯定,同时也认为这是一篇比较规范的文章,但是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一是文章在文献综述部分进行了制度梳理,建议能够将这部分放到研究背景部分精炼地提一下。二是同意颜老师的看法,认为概念界定部分铺的太开,部分约定俗成的概念并不需要再进行界定,因此他建议能够精简、聚焦。三是文章结构问题,建议能够将第四章、第五章整合为一章论述价值原则,第六章则论述这些价值原则在地方立法中的应用,使文章更加聚焦。四是文章引用格式不统一的问题,刘老师建议朱雪萌同学能够统一文章的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19.png

 

刘汝青老师认为朱雪萌同学的这篇论文工作量非常大,同时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法的价值和原则在地方立法中的运用这部分应当强化一下,这是文章应当重点论述的部分。二是文章论述了多个法的价值和原则,但有些是传统原则,就不必再过度论述。三是最好将“one health”译成“同一健康”,这是学界比较公认的提法。最后是文章里面提到了一个“法的价值—法的原则—法律一般条款”三角形,刘老师认为论述不够清晰,可以考虑不要。

 

20.png

 

胡汝为老师首先肯定了朱雪萌同学的这篇论文,花了大量时间去整理法条,同时针对前面老师提到的问题,胡老师也建议朱雪萌同学不需要把文章聚焦到太小的视角,这是一个大的体系的原则和法的原则和价值结合的梳理,是一个应然到实然的问题。二是应当明确文章的落脚点,加强价值和原则在地方立法中的应用的论述。三是这篇文章应当强化自身研究价值的论述,把交叉学科的创新点体现出来。同时因为当前并没有人梳理地方立法中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价值和原则的应用,因此这部分也应当作为文章的创新点重点体现出来。

 

21.png

 

在活动的最后,颜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颜老师认为此次四位同学分享的论文从选题上看都各有特点、选题方面都很有价值,有涉及到基层政策执行的,有涉及到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也有涉及到公共卫生领域的,都是社会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同时从研究方法方面来看既有偏文本分析的研究,也有定量的研究以及案例研究,让参与活动的老师、同学都受益匪浅,也希望今后能够继续通过论文工作坊的形式,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和学习。

 

22.jpg

 

研究论文工作坊

精彩未完待续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