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晚,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于石牌校区文科楼负一楼政行系办公室顺利举行了“守正创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经验分享会。
本次活动由华南师范大学大湾区跨境治理研学创新党支部副书记颜海娜教授主持,活动还邀请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吴祖兴、2020级本科生辅导员王子涵发言,高级实验师刘劲宇参与点评。
此次活动共30余名师生参与,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2020级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邝志鹏、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苏启航进行分享,互动效果良好,现场氛围融洽。
会议伊始,吴祖兴书记高度肯定颜海娜老师打造的学习平台,并鼓励同学们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学习机会,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与奋斗深入社会、解决社会问题。
分享一:先做思想家,再做工匠—“我”与Nvivo的相爱相杀
第一位进行分享的是苏启航同学,他对于此次分析的主题进行了解释,表明此次分享不只是“我”与Nvivo的“相爱相杀”,更是“研究主体”与“研究对象”的“相爱相杀”。
他分享的第一部分是“扎根理论:我之初识”。在本部分,他分享了自己学习Nvivo与“扎根理论”的历程:由于参与了天津科技大学姚伟老师的讲座,首次了解到软件Nvivo与“扎根理论”,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外还自主学习了浙江大学耿曙老师等人关于扎根理论讲解与Nvivo实操的讲座,进一步夯实学习成果。他鼓励同学们运用线上与线下的资源来提升自己,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在此部分,苏启航同学讲解了扎根理论的由来、含义、理论基础与派别,并提出“扎根理论是否等同于三级编码?”与“何时进行资料的分析?”这两个问题供大家思考。通过他的分享,我们了解到,扎根理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论,而是研究者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社会、政治、教育、产业现象,不断思考如何进行资料收集、分析与报告资料,通过不同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用以发现或建构理论的方法。
通过讲解,我们明晰了扎根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即实用主义和符号互动论。苏启航同学讲到,学术研究存在理论和现实分离的问题,而扎根理论则试图实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
接着,苏启航同学引入了扎根理论发展至今的三大派别:“经典主义”、“程序主义”和“建构主义”,并利用树状图为我们厘清了扎根理论的发展脉络。针对以上派别的划分,他从本体论立场、认识论立场等七大方面的差异入手,着重讲解了“经典主义”和“程序主义”两大派别的争端焦点。
紧接着,苏启航同学通过一张“三级编码”图表,引入与扎根理论息息相关的质性编码。首先,他讲到要区分质性编码与计算机编码。根据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可以将编码环节视为数据与由数据生成的理论之间的关键环节。其次,根据卡麦兹的理解,扎根理论编码至少分为初始编码和聚焦编码两个部分,初始编码是为聚焦编码作准备的,要选择最能反映数据的编码;而在进行聚焦编码的过程,要选择那些看起来最有用的初始编码,利用其与广泛的数据进行比较检验。具体实践中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紧贴数据,尽可能用能够反映行动的词语来编码;编码是临时的、比较性的,要在不断修改中进行;同时,编码要注重速度性与自发性,以此激发思考,产生新鲜观念;最后一点则是在编码过程中,要利用动名词编码,从而获得很强的关于行动和序列的意义。
总而言之,在编码的过程中,要对资料所表明的内容保持开放,贴近数据,使代码简短、生动和具有分析性。
另外,苏启航同学讲解了编码的方式,即逐词编码、逐行编码、逐段编码和逐事件编码。逐词编码针对本身就具有意象和意义的词语进行编码。逐行编码较常见,通过细致考察数据,以便挖掘数据背后生动的意义,它有助于避免沉溺于研究对象的世界观,从而保持对数据的批判态度。而逐段编码更针对意义性较弱的数据。最后,逐事件编码可以理解为建立分析模式对事件进行比较研究的逐行编码。同时,他还建议大家对访谈稿、观察日志等数据进行逐行编码,有助于在编码的过程中发现、聚焦研究问题。
然后,他还简单介绍了一些较复杂的编码,例如轴心编码和理论编码。他在这里回答了“扎根理论是否等同于三级编码?”这一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就他看来不能够完全等同。
最后,苏启航同学提到,大家要有撰写备忘录的意识。他认为备忘录是数据搜集和论文草稿写作之间的关键步骤,构成了扎根理论的关键方法。由于扎根理论对于资料的分析贯穿于研究的整个过程,因此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转录逐字稿、事后浏览田野笔记都是分析的过程。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研究时,经常会出现一篇论文在收尾时才建构好理论的现象,而这一过程是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并行的过程,因此需要不断撰写备忘录,及时记下关于数据与编码的想法。
苏启航同学分享的第二部分是“Nvivo实操”,他使用Nvivo软件为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演示,包括项目的创建、语言版本的调整、停用词的设置、文件的导入、文本的编码、词频图的使用、量化分析图表的使用、交叉分析、编码数量的具象化(编码层次表)等等。在讲解词频图的创建时,他提到词频图的使用需要注意结合文本,不要与文本割裂;同时也要注意有效词语的拣选。词频分析主要是用于文档重要信息的前期探索。关于编码的信效度问题,他认为从某种程度而言,并不需要考虑编码一致性的问题,由于理论素养的差异,不同研究者编码的质量参差不齐。他总结道:如果想要更好地掌握这个软件,还是需要自己下功夫去琢磨,大学是一个自己花时间去摸索的过程。
分享二:一线城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比较研究——基于北上广深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
第二位进行分享的是来自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的邝志鹏同学,他分享的主题是“北上广深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比较”,主要是探究一线城市引进人才的政策是否真的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而邝志鹏同学在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时充分利用了Nvivo软件的功能,使用其对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
在用Nvivo对文本编码的过程中,邝志鹏同学尤其强调“概念化”的重要性:如果不进行概念化,在分析过程中就会形成许多无效编码,这些编码十分凌乱,难以对其进行整合。
而对文本进行编码应该是一个越做越容易的过程,因为编码到接近饱和时会发现较少出现新的概念,此时,现有的编码已经足以支撑理论的建构了。
邝志鹏同学在结合其本科毕业论文进行分析时为我们展示了他在分析人才引进政策工具比较时如何使用词频图与编码层次表,使用层次图表能直观地看出政策工具使用的频次分布,但是用Nvivo软件制作的层次图表会比较粗糙,如果想要更好地呈现内容可以另做一个图,如饼图等。使用Nvivo软件可以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去做文本比较的研究,但可能会有一些误差,如层次图表的制作只能看出政策工具的使用频数,而不能直观反映不同类型政策工具各自的重要性。
最后,邝志鹏同学提到:软件并不是最重要的,不必在软件上花费太多功夫,重要的是如何对文本内容进行概念化与编码,如果概念化低则会导致许多无用功。
活动接近尾声,颜海娜老师对邝志鹏同学与苏启航同学的分享做出了总结:认为大家可以先做一些探索性的编码,但是回归到主题,依然要明晰——先想清楚编码背后的理论是什么?Nvivo软件只是一种工具,如果理论基础打好了,用什么工具进行编码都没有问题。编码是一个非线性、循环往复、打散并颠覆已有结构的过程,背后的扎根理论与编码的程序也要搞清楚,编码才能更好地为研究服务,而不是就工具谈工具。
活动至此,夜色已深
本次“守正创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经验分享会圆满结束!
同学们在本次经验分享会中
汲取到了许多知识,满载而归
感谢邝志鹏同学与苏启航同学的精彩分享
也感谢颜海娜老师与刘劲宇老师组织此次分享会
期望下一次的相遇
如同本次一样干货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