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8 16:44:00

革命年代中共发展壮大的“地理枢纽”与精气神研究 以党中央在上海为案例——南粤政治学讲坛第9期暨南粤讲坛第68期

撰稿人:彭怡欣  审稿人:陈世南

 

为了拓展同学们的政治学研究视野,更好了解历史政治学的前沿研究进展,6月11日上午,由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庆祝建校九十周年”系列之南粤政治学讲坛第9期暨南粤讲坛第68期“革命年代中共发展壮大的‘地理枢纽’与精气神研究——以党中央在上海为案例”讲座于大学城校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一楼第二演讲厅成功举办。本讲座由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高研院专职研究员、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贺东航教授主讲,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王金红教授主持,阮思余副教授等教师和本院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image.png

图1 主持人王金红教授介绍主讲嘉宾

讲座伊始,王金红教授对主讲人贺东航教授进行简要介绍。接下来,贺东航教授主要围绕中共中央所在地的选择问题、工人阶级政党的“农村苏维埃血脉”的延伸、上海时期革命精气神的产生、中共最终迁离上海动因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精气神的代表人物几方面展开讲座内容。

贺东航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上海的背景条件,且说明上海是中共革命精气神之源。从关于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建党会议的召开时间、中共一大纲领和决议的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到上海烙下了中共初心和本真的印记。在中共在南方山区建立若干红色割据政权时期,周恩来是建立上海通往农村革命地的“红色交通线”的奠基者,逐步建立上海通往全国的秘密交通网。在“红色交通线”上,无数交通员作为“无名英雄”,一次次的完成了艰巨的任务。另一方面,我党隐蔽战线机构在上海的创立,体现出永不叛党不仅仅是一句誓言。在今天看来,党中央在上海的十二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后期开创农村包围城市这一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道路,中国革命的政治经济主题随着党中央空间的驻地改变而改变。

image.png

图2 贺东航教授进行讲座

“精气神”的“训练”技术分别吸纳传统修身观元素,又注入了阶级斗争和革命观元素,将列宁式革命政党的特质和品格相结合,形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和“气质”。中共通过革命和战争的洗礼,涌现出一批具有共产党人“精神气质”特征的人物,周恩来无疑是其中的最重要代表之一。在早期党内意见分歧和派别纠纷严重时期,他“照顾大局,相忍为党”,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事业竭尽心力,他在危局中维护领袖权威,在病重时期与病魔斗争。

讲座的最后,阮思余副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总结,首先认为在政治学的历史转向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中共党史产生兴趣,非常有意义,其次同学们要从学术的角度去研究历史,不应简单从历史讲历史,最后我们要学习历史解读的方式,学会像贺老师一样通过抓住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关键节点去进行解读。

image.png

图3 阮思余副教授总结

本次学术讲座内容新颖,贺东航教授感情真挚,通过大量的史料和案例,让同学们对党史有了更新更深入的理解,也让同学们学习从历史材料的梳理、解读中开展政治学研究。学史鉴得失我们当今学子应学习历史,从历史关照当下和未来,不断关注政治学的历史研究前沿。

image.png

图4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