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坤

博士/副教授

教育经济与管理系 系主任

教师教育、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治理

sunshine7.zhang@163.com

教育背景

2003.09-2006.06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

2011.09-2015.06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6.07-2019.12  华南师范大学教务处,任教学研究科科长等职,负责本科专业规划与教学制度建设、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新师范建设等工作;

2020.01-至今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系任教。

 


开设课程

全日制本科生课程:(1)《管理学原理》;(2)《社会学概论》;(3)《学校管理学》;(4)《基础教育改革》;(5)《家庭、社会与学校》。


全日制研究生课程:(1)《教育法律与政策》

 


科研项目

1. 主持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师范视域下本科高校师范生核心能力架构研究》(2022年)

2. 主持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共生视阈下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机制:涵义与构建》(2021年)

3. 主持华南师范大学质量工程项目《新师范背景下高校师范类本科专业人才核心能力架构研究》(2021年)

4. 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协同共生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机制模式与路径研究》(2020年)

5. 主持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机制理论架构与实施路径研究》(2020年)

6. 主持教育部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华南师范大学—珠三角师范生教育实践基地》(2019年)

7. 主持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时代与新师范:背景、理念及路径》(2019年)

 


学术成果

一、发表论文

1. 张伟坤.粤港澳大湾区教师协同培养:逻辑、障碍与路径[J].高教探索,2023(1).

2. 张伟坤、麻华佳.数字时代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核心能力建构与培养[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 

3. 张伟坤.协同共生:基层社会治理理念的传承逻辑与时代趋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

4. 张伟坤.区域融合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科共同体:理念与路径[J].现代教育论丛,2022(3). 

5. 张伟坤.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问题及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 

6. 张伟坤.新时代与新师范:背景、理念及举措[J].高教探索,2019(1). 

7. 张伟坤.“一体三维多元”师范生实践能力养成机制:构建与实践[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 

8. 张伟坤,黄崴.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背景、理念与实践:美国加州地区与广东省比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2):86-90.

9. 张伟坤,林天伦,熊建文.创新顶岗实习模式 助推教师教育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1). 

10. 林天伦,熊建文,张伟坤.分段式、层次性四年一体教育实践模式构建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6(2). 

11. 张伟坤.区域共生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内容、目标及路径[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云梦学刊),2014(2). 

12. 张伟坤.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研究:现状与展望[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2).

13. 张伟坤.制度变迁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历史回顾[J].煤炭高等教育,2014(1).

14. 张伟坤.多元化的教育功能观:助推教育管理理念变革[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1).

15. 张伟坤,黄崴.近十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13(2). 

16. 张伟坤.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与完善——组织结构的视角[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云梦学刊),2013(2). 

17. 张伟坤,张佳妮.近十年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概况及改革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8).

18. 张伟坤.师范生顶岗实习“三结合”运行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3).

19. 张伟坤.顶岗实习:助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2(1). 

20. 张伟坤.现代信息技术与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整合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4).

21. 吴小绒,张伟坤.从“行政型”管理到“服务型”管理——高校行政职能部门管理观念的重构[J].韶关学院学报,2010(3).

22. 张伟坤.利用专题网站及网络课程提高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23. 张伟坤.完善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

24. 张伟坤.“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2007(10).

25. 黄崴,张伟坤.服务型学校管理:涵义与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08).

26. 张伟坤.从管制到管理再到服务——浅析学校管理理念的转变[J].教育科学研究,2006(03).

27. 张伟坤.基础教育学校服务:涵义、范围与策略[J]. 基础教育研究,2005(02).


二、著作与教材

1. 张伟坤 著.《协同共生视域下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理念与路径》,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

2. 陈冀平、张伟坤 著.《混合编队教育实习理论与实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3. 《中小学劳动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副主编;

4. 《广东高校管理育人工作研究》,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撰写第4、5章;

5. 《初为人师——华南师范大学2018年教育实践征文汇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副主编;

6. 《初为人师——华南师范大学2017年教育实践征文汇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副主编;

7. 《初为人师——华南师范大学2016年教育实践征文汇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副主编;

8. 《初为人师——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教育实践征文汇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副主编;

9. 《初为人师——华南师范大学2014年教育实践征文汇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副主编;

10. 《初为人师——华南师范大学2013年教育实践征文汇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副主编;

11. 《实践·感悟·成长——华南师范大学2012年顶岗实习优秀征文选》,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副主编;

12.《体验与感悟——华南师范大学2011年顶岗实习优秀征文选》,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副主编;

13.《高师教育实习新概念》,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副主编。


代表作品

1. 张伟坤 著.《协同共生视域下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理念与路径》,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

2. 陈冀平、张伟坤 著.《混合编队教育实习理论与实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

 


获奖情况

1. 《构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四新四正”育人模式,培养公共管理类“守正创新”人才改革实践》,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6),(2022年);

2. 《增强国家认同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科共同体:理念与路径》,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排名第1),(2021);

3. 《新师范背景下“五位一体”教育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2),(2021);

4. 《“课程思政”引领社会调查“选题”之道——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守正创新”云学习社群的实践》,广东省在线教学优秀课程案例二等奖(排名第2),(2021);

5. 《分段式、层次性四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4),(2020);

6. 《新时代与新师范:背景、理念及举措》,华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论文奖一等奖(排名第1),(2020);

7. 华南师范大学“2018年度工会积极分子”(2018);

8. 《“五维度四层次五机制”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3),(2019);

9. 《分段式、层次性、四年一体教育实践模式构建与实践》,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3),(2017);

10. 《骨干专家型教师“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3),(2015);

11. 《构建顶岗实习模式,强化高师生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2),(2013);

12. 华南师范大学“2008-2011年度工会积极分子”(2011);

13.《高师院校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十年实践探索与创新》,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3),(2010);

14. 《高师院校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十年实践探索与创新》,华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3),(2009);

15. 华南师范大学“年度先进个人”(2009)。

 


社会兼职

1. 广东省教育评估协会基础教育分会秘书长;

2. 广东省教育督导学会理事;

3. 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