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4 13:33:00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3月5日晚上我院省级样板党支部“教育治理与发展研究团队党支部”承办了“教育治理与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2025年第1期,以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学术研究与政策执行路向”为主题对《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政策进行研讨。本次活动由我院青年党员学者、特聘副研究员蒋帆博士主持,采用党员师生与非党员师生相聚云端、共同研读的形式。本次论坛与会人数达70余人,取得较好的成效。


1e2b7b527e63263ae07a65313120cf84.png


活动伊始,学院党委书记许益锋强调《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是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学院党委坚持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进一步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特别要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公共政策的研读、推进产学研的融合,努力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随后我院党委委员、院长兼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大湾区研学创新团队党支部书记杨爱平肯定了本次政策研读论坛的及时性、重要性。他强调,只有了解政策、深入地解读政策才能找到学术研究的源头与站位,在掌握政策精神的基础上增加调研与理论文献的阅读,写出来的学术论文才会有高度、温度和深度。杨爱平将对《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研究比作“挖宝藏”,认为其中包含非常多的政策议题、热点前沿问题,值得我们去研讨。


4da440a21f8996bbb70c6e0501d078e3.png


师生分享交流环节党外人士、博士生导师彭虹斌教授针对纲要第七条“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展开深入解读,认为“建立基础教育各学段学龄人口变化监测预警制度”符合当前社会现状,这具有前瞻性和重要性。随后党外人士、硕士生导师刘志华教授聚焦纲要第一条“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第十四条“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认为爱国主义教育与拔尖创新培养需要落脚到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教师党员、副院长张伟坤就第三十五条,即“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机制”进行阐释,强调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要加强自主培养的能力,并指出由“教联体”到“智联体”的转变,需要高校将新一轮改革重心放在“AI+”领域。教师党员王捷、蔡灿新,李阳琇,高皇伟等分别从教育评价改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角度展开交流。


学生互动环节教育政策与管理方向博士生任帅以基础教育普及与学生全面发展为切入点,结合纲要第四条、第七条提出五育融合评价体系的设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马培曦针对纲要第七条提出“人工智能如何与国家课程体系深度融合”的疑问,引发热烈讨论。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张艳结合一线教学经验认为,当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存在“重理工轻人文”现象,建议在纲要实施中加强文科教育创新。行政管理方向博士生黄天通过政策文本深入解读其中的政府导向,结合自身专业凝练出体系、机制、平台等分析框架,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工具支撑。


最后,我院省级样板支部——教育治理与发展研究团队党支部书记龙君伟教授作总结发言。他首先感谢参与政策研读的各位党员同志和党外人士,指出要利用获批第五批省级样板党支部的机会,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和引领下,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结合专业优势推进党建+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融合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他认为有两大研究切入点值得关注:一是各类主体在建设教育强国过程中如何切实扛起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责任,二是如何做好教育强校的建设。前者可从多层级治理视角展开深入学术研讨和政策执行研究,后者可从微观层面研究学校教育治理。